土壤采樣中常見的采樣環境
來源:http://www.drmkh.com/news771428.html 發布時間:2022-2-28 17:57:00
地球環境一般由巖石圈、土壤圈、大氣圈、水圈和生物圈組成。土壤位于這些圓圈的中心。它不僅是各個圈子的產物,在各個圈子的流通和交流中也發揮著重要的作用。隨著我國經濟建設的發展,土壤問題也受到人們的關注。
下面帶您了解一下土壤采樣的常用環境,包括區域土壤環境背景監測、農田土壤環境質量監測、建設項目土壤環境評價監測和土壤污染事件監測。
采樣前,根據具體目的對采樣區域進行實地調查,包括但不限于土壤類型、地質條件、氣候條件、水文條件、種植產品類型、生產和污水排放、污染物類型和區域歷史數據。還應準備詳細的取樣設備和工具,包括但不限于定位裝置、照相裝置、取樣鉆、土壤儲存工具、安全防護裝置和車輛。
然后根據初步調查確定采樣區域和位置,并根據點分布法確定點數。點分布方法可以是簡單隨機、塊隨機和系統隨機,也可以是定點抽樣。樣本采集一般分為三個階段。一階段為早期抽樣,主要用于對早期評估結果進行初步驗證,為正式方案的確定奠定良好的基礎。第二階段為正式抽樣,第三階段為補充抽樣,主要用于檢查泄漏,彌補正式抽樣的不足。
對于區域土壤環境背景的監測,一般采樣只采集表層,即0-0.2m范圍內的土壤。有特殊要求時,需收集剖面土。型材的規格一般為1.5x1 2x0。 8m,按剖面所示土壤情況進行取樣,取樣順序為自下而上。
對于農田土壤環境質量監測,一般采集耕層,采集0-0.2m范圍內的土壤種植一般農作物,采集0-0.6m范圍內的土壤種植果林作物。為保證準確性,一般采集混合樣本,根據對角線分布法、梅花分布法、棋盤分布法和蛇分布法確定采樣點,然后將采集的樣本混合。
對于建設項目的土壤環境評價和監測,一般需要采集柱狀樣品。一般分三層取樣,上層0-0.2m,中層0.2-0.6m,下層0.6-1.0m。對于受機械干擾的工程場地,可采用隨機深度取樣的方法。
城市土壤采樣一般分為兩層,上層0-0.3m,下層0.3-0.6m。
土壤污染事件的監測需要根據事故情況進行分析。具體抽樣方案只有在現場調查取證后才能制定。一般地表土收集在0-0.2m范圍內。在特殊情況下,取決于事故的污染范圍和污染程度。同時,土壤污染事件監測必須從土壤控制點采集樣本。
根據揮發性物質的一般采樣和半老化要求,對一般老化場所的揮發性物質進行采集和分析。
在采樣過程中,應詳細記錄場地環境條件、氣候氣象條件、植被、采樣深度、土壤類型和初步性質,有助于判斷部分土壤數據是否具有代表性和合理性。